截至上世纪70年代后期,淮安市共建成各种灌区54个,但基本都兴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。由于灌区原有工程不适应水情、工情、农情的变化,部分建筑物过水流量不足、设计底板偏高,灌区下游尾部缺少梯级控制,需建蓄水闸。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,大型灌区效益下滑,建筑物老化失修,有效灌溉面积逐年衰减,部分地区因水源不足,有回旱现象。
江水北调工程从1961年开始兴建,共经历17年时间。它利用京杭运河作为输水干渠,从长江边至骆马湖,分六级提水北上,沟通长江、淮河、沂沭泗水系,是跨流域调水的宏伟工程。工程兴建后,较好地解决了苏北地区水源不足的问题。旱作物灌溉也有了较为充裕的水源,促进了农业产量大幅度增产,使淮安市由过去吃粮靠救济,一跃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。
灌溉工程的改善,有力促进了淮安稻米产业发展。2017年,淮安市被评为全国首个“稻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”。目前,全市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267万亩,占水稻面积六成多;创成“淮安大米”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“淮安大米”核心区面积超过100万亩,每年直供直销南京、上海等地10万吨,为农民增收3亿。
自淮水北调以后,淮安市还开挖了淮沭新河,疏浚了京杭大运河,先后新建乌沙、板闸、淮涟、涟东、涟西等大中型灌区,加快了大面积旱改水的速度。1962年出生的淮安市民顾先生回忆说:“当时,种得最多的是山芋、玉米,大米是稀罕物,只有过年或来客人时才会做一顿大米饭。有了水灌溉后,才渐渐改种水稻。”
淤积严重,一万二千顷约合800平方公里,管理所房屋又小又破,维修经费仅能维持少量零星工程的岁修,杂草丛生。”》记载,以充军储”。淮安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毛景生回忆说:“灌排渠道常年不疏浚,甚至有的只能给启闭机涂涂黄油。白水塘在今淮阴区“灌溉农田一万二千顷,
1957年,江苏省大胆提出跨流域调水的思路,并编报《淮水北调、分淮入沂工程规划设计任务书》。省领导在向周恩来总理汇报时,介绍淮水北调不仅有利于苏北农业、工业和交通,还可以把水一直送到新海连市(连云港市旧称),支援那里的海军设施和部队用水。周总理听了,称赞有全局观、想得好。
江水北调工程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就着手规划设计,经过实测资料分析,江水北调水源丰富,苏北各市境内灌区已建设齐备,地势平坦,高差不大。送水工程已有具备二级航道标准的京杭大运河苏北段,有洪泽湖、骆马湖作为调节湖泊等。1960年,周恩来总理在听了汇报后,肯定了江苏考虑结合将来南水北调东线设想是正确的,很快就在设计任务书上作了批示。
1999年底,淮安市编制了8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,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审查,批准立项。其中,淮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期工程被国家列入1999年度国债工程实施计划,并于2000年3月开工建设。随后的十几年中,8个大型灌区改造工程共完成项目资金20多亿元。
,水利设施遭到严重破坏。新中国成立初期,水旱灾害连年,农田灌溉只有依靠运河东西堤上20个古老的小涵洞,其余全靠人畜力车提灌,大片农田望天收。1949年,粮食亩产量仅为76斤kaiyun官方app,人民生活极端贫困。
灌区节水改造在注重效益的同时,还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设计中,即把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、绿化、农村道路、水景观等建设进行有机地结合,有效带动了项目区村容村貌的改善。毛景生表示,这好比盖房子Kaiyun·开云(中国)官方网站响水大米的人物,,不但要把房子盖好,还要把房前房后的道路修好,栽点花木,美化环境。
2023-11-16
2023-09-18